在寒假七天的社会实践里,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海洋文化宣传队的队员们化身探索者,沿着福建从连江黄岐半岛至平潭岛的沿海区域,用脚步与镜头,探寻海洋文化脉络,记录海洋经济的蓬勃活力,让抽象的海洋文化具象为眼前鲜活的人与事。
一脉相承的创新
实践队参观福建省博物院时,“福建第一船”独木舟吸引了众人目光,它承载着福建先民勇闯外海的无畏记忆。经讲解员讲述,队员们知晓三国时福建温麻船屯的辉煌,其首创“温麻五会”技术,为“福船”标志性的“水密隔舱”筑牢根基。实践队此行参观的博物馆、船政文化遗址、郑和船队誓师地等,都彩绘出了福建人以开放创新的姿态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生动图景。
实践队队员了解福船技术
今朝福建紧跟时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众多“船长”勇拓海外,于非洲等地构筑远洋渔业基地,践行国际合作倡议。连江定海湾的“闽投1号”更是夺目,创新深远海养殖模式,成为全国智慧牧场标杆,引领全球养殖风向。近三十年,福建海洋经济借创新之力,突破传统渔业局限,构建起完备产业链,“向海洋要食物”从设想变为现实。从先民古船扬帆,到当下深海创新,福建人凭创新精神,续写海洋传奇。
闽投一号
深入骨髓的自强
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左宗棠进入了队员们的视野。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敢为天下先,借洋务东风,力主福州造船兴学、组建近代海军。很快,马江之畔厂房林立,中国近代海军自此诞生,中国人自主制造蒸汽船、巡洋舰等舰船,驶向深蓝保家卫国,迈出自强豪迈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