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材料学院教师赵火平、张仁辉、何忠义、熊丽萍相继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
由赵火平博士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Fabricating an effective calcium zirconate layer over the calcia grains via binder-jet 3D-printing for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of calcia ceramic cores》(DOI:https://doi.org/10.1016/j.addma.2019.101025)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杂志2020年32卷第2期发表,该杂志影响因子为7.173,在大类学科工程技术和小类学科工程制造中都属于I区的Top期刊,是材料加工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该论文系赵火平博士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复杂藕状氧化钙陶瓷型芯微喷射粘结成形及性能调控机理研究”(51805170)的科研成果。论文揭示了纳米氧化锆分散液对微喷射粘结成形多孔氧化钙陶瓷型芯抗吸湿性和溃散性协同调控机理,为钛合金、镍基合金等高温合金复杂零部件的快速精密成形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和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多孔梯度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成形及微观组织结构调控,是多孔材料成形及表面强化领域的重大突破。
由张仁辉副教授(第一作者)、何忠义教授(通讯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Extraordinary macroscale lubricity of sonication-assisted fabrication of MoS2 nano-ballinvestigation of in situ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raphene induced by tribochemical reactions.》(DOI: 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0.145456)在材料表界面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Applied Surface Science》杂志2020年510卷上发表,该杂志影响因子为5.155,在小类学科中属于I区的Top期刊。同时,两人撰写的论文《In Situ Friction-Induced Graphene OriginatingMethanol at the Sliding Interface between the WC Self-Mated Tribo-PairIts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DOI: https://doi.org/10.1021/acs.langmuir.9b03963)在《Langmuir》杂志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该杂志的影响影子为3.683,在大类学科中属于化学II区的Top期刊,是物理化学领域具有很强影响力的老牌学术期刊。两篇论文在高载高速工况下醇润滑机理与原位石墨烯转变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不同醇分子在不同载荷,转速和摩擦副材料下的长润滑寿命设计,这为进一步拓展醇及其衍生物在重载机械装备领域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材料体系基础。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地区基金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项目的资助。
由熊丽萍教授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Tribological study of N-containing borate derivativestheir synergistic antioxidation effects with T531》(DOI: https://doi.org/10.1007/ s40544- 018-0216-8)在清华大学主办的《Friction》杂志2019年7卷第5期上发表,该杂志影响因子为3.0,是摩擦学学科方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机械工程领域摩擦学方向的顶级学术刊物。该论文系熊丽萍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成果。论文揭示了制备的新型硼酸酯的摩擦学性能和其结构的关系,为高温润滑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和新方法。
近年来,材料学院坚持“教学上质量、科研上水平、管理上层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大力深化学院内涵建设,持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针对广大教师采取了访学研修、挂职锻炼、机制激励等培养举措,积极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与创造力,孕育了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研中坚力量与后备人才。以赵火平、张仁辉为代表的青年博士教师群体的快速成长,是学院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发展的缩影,充分体现了学院以人才队伍为核心,实施“人才强院”的战略思路。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对高水平成果的奖励制度,激励学院教师再接再厉,在科研上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