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我校在创业楼二楼创咖召开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结交流会暨学科竞赛研讨会,校长李社教,校党委常委、教务处长胡国珍出席会议。教务处、就业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部分教学院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李社教校长对我校在“互联网+”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师生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质量是学校永远的生命线,学校要在开展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把学科竞赛作为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手;二是学科竞赛成绩喜人,要乘势而上。要发挥学科竞赛获奖团队的示范效应,带动全校更多师生积极参与,要对获奖师生进行表彰,让人人羡慕,人人更加努力。三是充分分析问题,明确导向和路径,齐心协力,再创佳绩,收获成就。
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胡国珍强调,一要突出重点赛事,抓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重点比赛,要取得赛事成绩的新突破;二要彰显专业特色,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三要建立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的培训指导体系。
教务处余钢副处长汇报了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情况,以及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就学校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大赛下一步工作设想。会上,大赛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学生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就业处董永辉副处长提出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参加大赛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力争“一学院一品牌,一教师一项目,一学生一作品”;刘显铭教授介绍了省内其它高校的典型事例和做法;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章磊介绍了本学院在学科竞赛组织中的先进经验;省赛金奖项目指导教师陆成龙、柯灵分享了大赛的体会;学生代表朱雄庭畅谈了大赛收获。
与会机关部门、各教学院领导汇报了部门、教学院学科竞赛开展和支持情况,并就如何建立有效的竞赛管理模式;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如何发挥学院、指导教师、参赛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等方面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据悉,7月以来,我校暑期各类学科竞赛如火如荼开展,捷报频传。
7月29日至30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中,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Cool大师’——半导体温度调节器数字化制造系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固废变新材——轻量化发泡陶瓷浮雕文化墙”等两个项目斩获金奖;经济与管理学院“瘾君止——戒心瘾 防复吸社区戒毒新方案”、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施工卫士——基于RTK 智能定位管控装置”等两个项目获得银奖。同时还有4个项目获得省级铜奖,4个项目获得“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铜奖。
7月24日至26日,在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获得道桥类团体三等奖一项、道桥类个人全能二等奖两项、道桥类个人全能三等奖三项、建筑类个人全能三等奖三项;艺术学院获得建筑类团体三等奖一项、建筑类个人全能二等奖两项、建筑类个人全能三等奖五项。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及各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程警军的行书《世说新语数则》、经管学院学生肖煜的行书《舒元舆<录桃源画记>》分别获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书法类一、二等奖,程警军的作品被湖北省教育厅推送到教育部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评比。最终,该作品被评为全国艺术作品类书法一等奖,也是湖北省仅有的获此荣誉的两件作品之一。书法教研中心吴永斌荣获指导老师奖。
7月23日至25日,在第六届“源鑫圆杯”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中,数理学院取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7月20日至22日,在第15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中赛区比赛中,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选派8支队伍参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两项。
7月17日至19日,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比赛中,机电工程学院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7月17至18日,在第三届湖北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个人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及团体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