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7月20日至24日,学校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中层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7月20上午,开班式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寒,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南区培训部主任张林峰、项目主任罗骏杰、班主任王瑜玲出席开班式,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部分高层次人才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共计50人参加。陈寒代表学校党委对培训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向浙江大学的领导与工作团队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持续利用暑期开展干部提能铸魂培训,对于提升干部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对全体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站在贯彻落实党代会决策部署、决战决胜申硕攻坚、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高度,把握新发展阶段干部能力的新要求,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保持空杯心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在培训中结合工作深刻体会和感悟,不断提升自身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严肃学习纪律,严格遵守干部教育培训的学习要求、廉洁自律等各项规定,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此次培训为期五天,密集安排了九场专题报告和一场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等内容。培训第一天,朱晓明教授按照过去怎么看、下一步怎么办、未来怎么走的逻辑主线,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了深刻解读;叶高翔教授从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凝练新时代大学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学生的未来即学校的未来等四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培训第二天,刘继荣研究员从双一流建设与师资队伍关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形势与特点、浙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三个方面,由宏观到微观分析了“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当日下午,全体学员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培训第三天,宣勇教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题,从高校内部治理变革的动力、高校内部治理变革的理念、高校内部治理变革的方法与路径,以及高校内部治理变革的动力四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李小年教授带来的《高校领导干部工作艺术和方法》,主要涵盖了高校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高校领导管理干部管理岗位认知、领导干部工作方法及其艺术三个方面的内容。培训第四天,陆靖教授作了题为《地方高校加快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的专题报告,着重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策略;邱利民教授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为例,介绍了“一纵三横”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等探索经验。培训第五天,陈浩老师提出并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干部应当具备五种政治能力:科学谋划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履行责任能力、攻坚善治能力和开拓局面能力;施建祥教授为学员讲授了《高等教育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题报告,提出高等教育改革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要做到“四个强化”、把握“三个着力点”、正确对待学科与专业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7月24日,在完成了所有既定培训任务后,培训班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结业式。一帧帧画面、一幕幕短视频展示了专家潜心讲学、学员认真学习的点点滴滴,一句句感言、一份份结业证书见证了大家的全心投入与收获。杨观、李敏、敬海波、蒲志强分别代表四个学习小组分享了学习心得,一致表示要感谢学校党委对干部培养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感谢浙江大学工作团队的专业保障与周到服务,一致评价这次学习内容丰富、教师水平高、干货多、主题明、效果好,大家看到了差距,更要担起责任、努力工作,为绵师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陈寒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培训感受深刻,浙大之大在于铸魂报国的胸怀,在于敢闯敢干的红船精神,在于不争论、看准了就干的实在,也在于培训保障的专业与敬业。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要把使命扛起来、责任担起来,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勇于探寻学校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要及时总结消化学习成果,把好经验、好做法分享给更多的人、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学习期间,培训班加强自我管理,纪律严格、分工明确、运行有序,参训学员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积极讨论,在学校官微连续推出五期培训简讯,及时反映学习动态,取得较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