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场深刻革命,关乎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工作。教务处以高度的自觉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抓住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三个重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凸显教育教学价值引领,有效实现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融合,铸牢立德树人主阵地。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务处立足学校实际,围绕课程建设重点工作做好“价值引领”文章。一是在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例如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强化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二是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表、督导评课表、同行听课表等)的制定中设置“德育效果”的观测点。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了“价值引领”和“德育功能”指标导向。三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握黄金45分钟,精准化投放与适时撒盐手段结合,充分融入育人要素。在明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基础上,充分落实集体备课的功能,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通过课程建设,源头、目标和过程上保证了所有课程都有“德育”功能的教育价值实现,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
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教务处抓住课堂教学重点环节,鼓励和引导教师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引领功能。基础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以讲好“五个故事”将课程思政落地落实,他们结合病理教材,讲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结合近现代史,讲好科学家爱国的故事;结合病理学史,讲好病理学科学家的故事;结合医学人文,讲好有温度的病理学故事;结合教学内容,讲好病理知识的拓展故事。真正让课程思政走进学生心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医学院校应当深入挖掘医药文化中的思政资源,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魅力专业课堂。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将课程蕴含的医德精神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引导培养学生开展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达到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的共鸣,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事业建设者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教务处通过内塑灵魂,外强技能,狠抓教师主体作用发挥,实现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一是建立课程思政结对指导机制。教务处牵头,学院领导带头,教研室主任积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建立联系机制,发挥思政教师指导和帮助专业课教师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方案设计等。二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党性教育、专业课教师参与精准家访、参与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能力。三是开展建立完善多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我校邀请张黎声教授等为教师专题培训,就如何设置专业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专业课程思政工作评价等问题解疑释惑。同时加派教师前往校外参加培训与进修,提升育人能力。四是将教师“立德树人”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如何让课程思政建设不走空、不走形,学校在教师晋升、年终考核、评优推先等方面强化“立德树人”要素的参考,鼓励广大专业课教师多打造精品课程思政内容,多途径、多载体、多形式实现学生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上同步发展。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教育的自觉性、优化了教师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教育的策略、强化了教师在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教学中的感染力。